您好,欢迎访问新城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图片加载失败 技术创新资讯

2019年世界谷物产量将达创纪录的27.2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2.7%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2019年世界谷物产量将达创纪录的27.2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2.7%。

报告认为,2019年世界谷物利用量预计也将创下新高,将上涨1.5%。全球谷物消费量预计将增长1.1%,大米的消费增速将更快,粗粮的需求更为强劲。

在总体供需均保持宽裕的背景下,国际谷物价格可能将继续承受压力,谷物贸易前景看好,尤其是小麦和大米。

该组织同时发布的追踪日常交易类食物商品的国际价格月度变化指数——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显示,4月份,除谷物价格外,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涵盖的所有食物商品的价格均出现了上涨,其中肉类和乳制品价格领涨。

进口谷物利润减少

进口美国玉米成本已站稳2000元/吨大关,进口高粱和大麦更因缺乏利润而明显减少,国内玉米销量有所好转。6月底以来,由运费上涨引发的一轮玉米价格涨势已放缓,过去半个多月时间,山东、广东两大养殖主产省玉米价格涨幅最为明显。其中,山东英轩酒精玉米收购价累计上涨80元/吨,广东累计上涨40元/吨。目前,广东玉米价格与春节后最高位仅差90元/吨。

进口谷物已无利润可言

自6月底开始,南方部分粮商反映玉米销量已有所好转。据外媒报道,自4月份中国计划对美国猪肉征收25%关税后,美国生猪副产品(猪杂)出口量在4~5月共下降约1/3,而之前美国出口的每10头猪的猪脚和猪头中有9头运往中国大陆和香港。

毕竟在7月18日离岸人民币失守6.75关口之后,加征25%关税的美国玉米进口成本已站稳2000元/吨大关,其他国家进口玉米成本也相应提高。今年7月6日后我国对美国高粱加征25%关税,进口美国高粱再无利润。7月19日,近月船期美国高粱对我国港口CNF报价为230美元/吨,合到港完税成本为2256元/吨,理论进口亏损400元/吨。7月份后我国高粱进口几乎停滞。

近月船期乌克兰大麦对我国港口CNF报价为240美元/吨,合到港完税成本为1922元/吨;近月船期澳大利亚大麦对我国港口CNF报价为250美元/吨,合到港完税成本为1943元/吨(无关税)。而当前广东港口饲用大麦主流报价为1810~1830元/吨,进口饲用大麦理论亏损100元/吨以上。今年4月以来,进口饲用大麦就持续缺乏利润,新增进口订单较少。从船期来看,7~9月份饲用大麦到港减少,月均到港量预计在30万吨左右。

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下降

7月19日,临储玉米拍卖共计投放400万吨左右,实际成交110.96万吨,成交率27.71%,成交均价1541元/吨;与上周相比,成交率下降3.27个百分点,而成交均价上涨13元/吨。7月20日,黑龙江临储玉米共计投放389万吨左右,实际成交110万吨,成交率28.29%,成交均价1421元/吨;与上周相比,成交率提高4.84个百分点,而成交均价上涨4元/吨。临储拍卖成交量处于下降通道,近1个月周度成交量保持在200万吨左右,后期临储玉米出库和供应压力较拍卖初期明显缓解,这为后续市场供应逐步偏紧埋下伏笔。

养殖效益低迷延缓消费

今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养殖业效益整体保本微亏,低迷的效益无形中延长了优质原料的使用周期。据悉,目前南方大部分饲料企业以使用拍卖陈玉米为主,沿海企业在进口原料中添加陈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进口谷物的使用周期。目前,广东港口进口高粱库存29.1万吨,大麦18.2万吨,玉米19.9万吨,进口谷物总库存达67.2万吨。

谷物简介:

谷类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小米等,主要是禾本科植物。是许多亚洲人民的传统主食。

发展历史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

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它谷不书,至于禾麦不成则书之。可见,圣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视麦与禾。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

汉代关中人口的增加与麦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有人估计是6:4;此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

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1、哪些粮食为“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2、“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玉米,也包括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3、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2》五谷是什么?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稷、麦、菽。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其中麻以外的五种都是粮食作物。稻、黍、稷、麦、菽、麻是中国传统作物,我不仅应该认识它们,而且要了解它们的习性与渊源,否则就会“五谷不分”了。

3、西汉“五谷”是什么?西安出土的木牍揭答案新华网西安10月19日电(唿延思正)西汉时期人们所吃的“五谷”到底是什么?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出土的一枚木牍揭示了这个答案。这枚记有177字的长方形木牍长23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下侧边缘处略有残缺,文字主要以古隶体墨书书写,其中夹杂了一些俗字草体,大都清楚可辨。这枚木牍上字迹自右至左共分8行,每行上方均标有一个小黑点,以示为章节之始,每行字数由15到25字不等,上面有关汉代五谷种植的内容基本完整,清楚地记载了当时的五谷是指粟、豆、麻、麦、稻,其顺序也不是随便排列的。这与在秦汉时代专用于选时择日的《日书》中所记载内容基本一致。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出土这枚木牍的墓葬处于西汉汉宣帝杜陵陵区,应该是杜陵的陪葬墓,因而墓主当为与汉宣帝较为接近的高官。结合木牍内容分析,墓主生前的身份应与皇室礼仪活动及农业生产活动相关,故判断其任职应为大鸿胪或大司农。据了解,汉代的“五谷”究竟指哪些谷物,古籍记载历来含混。这枚木牍的出土第一次明确了西汉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五谷”的种类与名称。

另外古代道家有“吃五谷,百病出”的说法,道家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

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辟谷即不吃五谷,是方士道家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又称“却谷“、“避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着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巨大的贡献。


新城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蒙ICP备15000254号
您是第【 440593 】位访问者
图片加载失败
图片加载失败
  • 姓名:
  • 身份证号:
  • 手机号:
  • 验证码:
  • 注册

已有账号?

图片加载失败
  • 企业名称:
  • 营业执照号:
  • 法人姓名:
  • 法人手机号:
  • 验证码:
  • 注册

已有账号?